创新之问 “金”彩作答 | “三把密钥”提升传统产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金安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8 09:16
字号:

    随着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产品层级低端、绿色生产滞后、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但传统产业并不是“低端产业”,而是“老树根”,只要嫁接新技术、新模式,就能发新芽、开新花。如何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推动转型升级见成效,从“老树新芽”到“枝繁叶茂”。近年来,金安区有自己的创新之举——聚焦“高精、低碳、数智”三大方向,握紧工艺革新、绿色制造、数据赋能“三把密钥”。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很难想象这些荣誉全部出现在一家乡镇民营企业——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公司就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轻量化的趋势,深耕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壳体生产细分领域,不断创新工艺,致力为新能源汽车的减重续航提供技术支持,凭借高精度、低能耗优势,其产品不断获得市场认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家付介绍道:“近年来,公司立足自身拥有铸造、加工的规模特长和几十年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经验及技术积累,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总成细分市场高端铸件零部件,通过打造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在产品工艺创新上深耕,为产品赋能,顺应新能源产业大潮,实现转型升级。”
    龙兴公司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持续赋能。得益于金安区把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列为主导产业,从产业基金、项目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提供保驾护航。在产业发展“快车道”和技术创新“主引擎”双重要素加持下,龙兴公司实现了华丽转身。

走出车间,来到安徽中擎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关于传统建筑企业的升级转型故事在这里上演,一块块看似冰冷的混凝土预制件,正在拼凑着传统建筑业的“绿色未来”。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内,PC预制构件全自动生产线、固定模台生产线、异型构件生产线、钢筋加工生产线有条不紊协同运作,现场无扬尘、无废水,能耗与碳排双降。各式各样的装配式预制件像“乐高”一样出厂,把工地搬进工厂,让“盖房子”变“拼房子”。

安徽中擎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升表示:“安徽中擎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国家绿色工厂’创建为引领,已建成省内较大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不仅提高工厂化生产材料利用率,减少损耗,还通过深化设计产品,实现节能保温一体化,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降低噪音、扬尘等环境污染。”

把混凝土的“硬”场景切换到纺织车间的“软”产线,金安传统产业的转型故事还在继续,一场更为深刻的“5G+工业互联网”技术运用正把数据脉搏织进纱线之中。

在六安娇点服饰有限公司,裁片、验片、缝合、整烫、终检等关键工位在5G网络下无缝衔接——180台关键设备数据实时回传,订单进度、设备状态、产量质量一屏可视,人、机、款、量一键追溯,真正实现工业互联贯穿每道工序。

六安娇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保来表示:“‘5G+工业互联网’运用以来,我们的产品返修率下降18%,交期准时率提升12%,同时,通过互联网实时反馈数据,自动锁定瓶颈工位,指导排产与设备维护,推动整体效率提升20%,单件成本下降8%,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金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褚世中表示,“十五五”期间,将继续深挖动能,激发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增效。一是财政精准滴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投入,差异化补贴“智改数转绿提”项目。二是加强联合攻关。针对区内传统产业技术短板,积极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体系。三是数字平台赋能。扩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全链条效能。四是集群错位跃升。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加速形成产业链合力,在集群发展中找准定位。

从深耕细分领域,到绿色转型,再到数字赋能,从机械制造,到新型建材,再到纺织服装,金安区用鲜活发展案例证明,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富矿。只要持续注入创新元素、绿色理念、数字动能,就能让“老树”年年发“新枝”,“新枝”再结“金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