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金安工业“主引擎” 激活发展“强动能”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5 09:08
字号: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氢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一体推进重点企业、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融合产业生态建设,以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园区主平台,工业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聚链成群打造主导产业
  从无到有,有中做强。这是金安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形象表述。当前,金安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在2024年产值突破12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70家、电子信息突破20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2%,获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
  在金安经济开发区,安徽豪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问世的激光拼焊式双门环产品深受欢迎,每天出货400余套。该公司去年全年单月突破产值7200万元,年出货1600万余件热成型汽车零部件,实现营收6.2亿元。
  金安位于六安东部,与合肥相邻,区位优势让产业发展方向明晰。在合六同城化机遇下,金安区聚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集群集聚,规上企业已达35家,2024年完成产值59.8亿元,同比增长61.1%;规下企业23家、在建项目16个。同时,正在积极支持区内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卡位”入链,围绕主机厂组织区内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服务提升,促进产业链配套提升。
  同时,金安区持续深化与上海市松江区合作,加快建设六松现代产业园,建立园区利益共享机制,成功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要素对接会,金安经济开发区挂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合作园区”。
  3月28日,六安金安机场正式开航,作为全省第三座A1类通用机场,填补了皖西地区通航基础设施的空白,推动六安形成了“陆空联动”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这也是金安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进程,将借助金安机场突出打造“低空+”场景,梳理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和商业应用场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产业集聚才能凸显经济效应。依托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安区加快建设合六氢走廊,明天氢能与合肥公交集团达成300台氢能公交项目,首批23台搭载氢燃料电池系统公交车在合肥上线运营。当前正在积极争创氢能及燃料电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从公共交通领域向专用车辆领域拓展。截至目前,全省搭载明天氢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各型车辆已达100余辆。


    数字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手推进“智改数转”,一手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金安区深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金安区大力引导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组织服务商深入20家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工作,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深挖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的典型应用场景,指导娇点服饰、正阳机械等9家企业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加快产业数字化覆盖进程。
  位于金安经济开发区的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近日,又将一项新专利收入囊中。2023年8月,该公司率先实现国内氮化镓激光芯片自主研发和规模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在金安区的支持下,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拥有从芯片设计、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到特种封装、模组、器件、整机制造等完整产业布局的氮化镓激光领域IDM企业。
  金安区大力实施“培优、提质、壮强”工程,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深入实施区域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近两年,全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截至2024年,分别达到155家和89家,科技创新指数蝉联全市第一。
  在金安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安徽工研院六安院、六松创新中心、市软件园等科创平台,为开发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高质量赋能。工研院六安院牵头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安徽工研院六安院与中国科大开展合作,揭牌成立映山红双创学院。
  同时,金安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明天氢能、格恩半导体、应流航空等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支持豪斯特、正阳机械、维麦重工等重点企业积极申报省级研发平台,强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深化改革做强园区主阵地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工业强区的主阵地。金安经济开发区以全区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75%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了85%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研发费用投入占全区的95%。成为全省12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亩均效益领跑者。
  金安区举全区之力支持金安经济开发区发展,财政资金优先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累计投入超140亿元。深入实施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组建区招商引资公司,整体架构更趋科学现代,完成开发区社会事务剥离,推动实现“轻装上阵”。
  以政府的“用心指数”,提升企业的“发展指数”和市场的“活跃指数”。开发区坚持“专班班长”项目服务机制和“单周商要素,双周看现场”项目调度机制,明确由547个班长、108个单位首席代办员覆盖1162家包保企业(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多元服务业态,构建纵向到底的全过程服务体系。
  开发区坚持从企业视角出发,围绕立项备案、规划设计、证件办理等关键节点,统筹项目服务部门,通过“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推进企业申报与项目审批同频共振,赋能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2024年,开发区新投产项目29个。其中,鸿劲材料4月份实现投产,当年产值突破6亿元。还有总投资10亿元的瑞隆项目,从第一次见面到签约仅用时10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54天,开工到投产用时178天。统筹发展和安全,各类市场主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近日,省政府批复“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筹建,由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庐江县合作共申共建,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