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新引擎 金安“链”未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六安新周报 发布时间:2025-04-24 11:40
字号:

在皖西大地的发展浪潮中,金安区正以智能制造为笔、产业升级为墨,勾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尖端技术抢占行业高地,到钢结构智造龙头以数字化重塑生产范式,创新因子在这片热土上加速涌动。2024年GDP突破400亿元、8项核心指标增速全市前三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金安坚持项目引领、深化创新驱动的生动实践。一个个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正汇聚成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磅礴力量。

    智改提速,新能源赛道的“革新引擎”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系统等领域,电源箱体及控制箱体作为核心组件,其结构强度、密封性和散热性能直接关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4月20日,在金安经济开发区的启新汽车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六轴去毛刺机器人高速运转,精准去除工件表面毛刺,替代了传统人工去毛刺,劳动量和人工成本节省比例高达80%,先进的“搅拌摩擦焊”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这项先进工艺不仅能有效规避焊道气孔、裂纹等传统熔焊缺陷,保障焊接强度,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公司负责人邵锋介绍这些技术优势时,目光中满是对企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作为金安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成果,启新汽车零部件项目创造了“金安速度”:原本计划一年建成的工程,仅用半年时间便实现投产。自去年年底开启小批量试产,到今年4月正式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企业发展蹄疾步稳。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3500吨级先进压铸设备巍然矗立,36条CNC数控车床有序运转,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彰显着企业强大的制造实力。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轻量化成为汽车产业升级核心。我们深度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大型压铸设备实现多零件一体化集成制造,有效简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同时依托高精度数控车床,以微米级加工精度与高效自动化生产,确保零部件品质稳定可靠,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邵锋说道。

随着正式投产,企业迎来业务爆发期,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比亚迪、潍柴动力、汇川技术、欣锐科技、阳光电源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邵锋透露:“随着团队运营日趋成熟,产能提升空间巨大。若一期项目顺利达标,将迅速启动二期建设。待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年纳税额可达2000万元,为六安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智赋能,钢结构领域的“破局先锋”

“智能制造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在安徽建工交通智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智能生产线负责人苏国营凝视着高效运转的设备,目光中满是骄傲,“我们将激光下料、自动组立、机器人焊接与智能涂装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彻底改写了钢结构生产的传统范式。”

“你看那台激光切割机,就像拥有‘数字眼睛’的工匠。”苏国营指着泛着银光的设备介绍道,“它能依照设计图纸,以毫米级精度完成钢板裁切,不仅杜绝了二次转运造成的材料浪费,更让生产流程无缝衔接。”

一旁的自动组立区,机械臂阵列如同精密运转的交响乐团,凭借全自动化流程将构件组装效率提升,项目工期直接减半。

谈及最核心的焊接工序,苏国营的语气中透出兴奋:“过去,这道工序是整个生产链的‘卡脖子’环节——不仅严重依赖40-50岁的资深持证技工,人工操作的误差、疲劳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始终是行业痛点。但现在,数字化控制系统成为生产中枢。”

他轻点操作台上的可视化界面,3台焊接机器人随即调整轨迹,在钢梁接缝处勾勒出均匀的焊道,“一名操作员就能同时调度多台机器人,不仅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更通过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让产能释放不再受限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车间安全看板上,连续多天“零事故”的绿色标识,正是智能制造在安全生产领域交出的亮眼答卷。

“我们的核心业务依托内部上下游产业链工程项目,同时与央企、国企保持深度合作,年产值已成功突破4亿元。”生产管理部负责人苏海军介绍。面向未来,企业将围绕三大战略方向精准发力:一是推进产线智能化升级,以工艺创新驱动生产效能跃升;二是深化信息化建设,搭建覆盖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高效决策;三是加快设备数字化改造,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记者从金安区获悉,2025年,该区锚定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四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全力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企业梯度培育,建立新投产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靶向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全力打造16家亿元级工业骨干企业集群;强化资本赋能,依托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半导体激光、氢燃料电池、低空经济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深化数字转型,支持明天氢能、格恩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培育一批数字化示范项目,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优化园区服务体系,深化“企业+班长+首席”服务机制,通过清单化管理、闭环式办理,精准破解企业发展堵点,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