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经济开发区:“红色引擎”激活招工动能 党建引领赋能“人才雁归”
春节以来,金安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非公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招工”模式为抓手,紧扣企业用工需求,统筹整合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将党建工作贯穿招工服务全过程,形成“党建引领、政企协同、精准服务、长效赋能”的招工新格局,有力破解企业节后用工难题,推动就业服务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党建引领强引擎,织密返乡就业“红色网络”。围绕春节返乡人员流动特点,打造“红色暖心工程”,让党旗飘扬在招工一线。党员先锋护航“返乡专列”。开发区非公工委牵头,联合铁路部门,开通2趟“红色返乡专列”,免费为140名金安籍务工人员提供返乡服务。专列上由开发区党员志愿者担任“红色就业管家”,通过车载政策宣讲、岗位精准推介、一对一答疑,发布40余家企业、150多个岗位信息,实现“返乡即服务、返岗即对接”。党群驿站搭建“就业桥梁”。在高铁站出站口等关键点位设立“红色返乡驿站”,发放就业礼包,宣传用工信息,现场解答求职疑惑。针对自驾返乡群体,在快速路沿途利用大屏设置“红色招工信息牌”,扫码即可获取党员联络员对接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党建赋能双驱动,打造“全时全域”招聘矩阵。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优势,构建“线下阵地+线上平台”双轨并行的招聘体系,激活基层就业活力。党员带头“赶大集”,服务下沉到基层。组建“招工突击队”,深入市区、乡镇商业中心开展招聘专场12场,通过“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形式,累计举办线下招聘会60余场,覆盖求职者4000余人次。同步开展“送工进企”活动6次,组织500余名求职者实地参观企业车间,增强就业信心。云端直播“带岗红”,拓宽就业新路径。开发区非公党建指导站联合融媒体中心,开展“直播带岗”活动5场,企业骨干化身“带岗主播”,直播推介岗位、解读政策,吸引9000余人次观看,收获简历237份,实现“求职不出门、岗位送上门”。
党建联建聚合力,构建产才融合“红色生态”。深化“政校企党建联盟”建设,推动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育,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产业链上建支部,靶向培养技能人才。联合六安技师学院开设4个“订制班”,以“企业点单、学校接单”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38名。将在校专业培养和生产一线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企业党员先锋、技术骨干“传帮带”,实现“入学即入职、结业即就业”。校地共建搭平台,共育人才生力军。由开发区党工委牵头,非公党建指导站组织实施,联合安徽工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开展“访企拓岗”活动6次,签订校企战略协议3份,组织74家企业赴9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促成顶岗实习53人。通过党建纽带,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党建品牌树标杆,激发返乡就业“红色动能”。以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雁归金安”就业服务IP,凝聚“家门口就业”共识。红色故事强引领,凝聚情感共鸣。拍摄“雁归潮”系列微视频4期,宣传创业先锋、留乡就业典型事迹,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传播,点击量超20万次,激发在外党员群众返乡就业热情。红色矩阵全覆盖,强化信息渗透。构建“公众号+企业群+企业网格”宣传网络,发布招聘信息49篇、短视频12条,覆盖10万余人次。通过非公党建指导员包保走访机制,定期收集更新企业用工信息,确保宣传“零死角”。
2025年一季度,45家企业1591个岗位中已落实1029人,党建引领助企招工的“红色引擎”作用持续彰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