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经济开发区:“红色引擎”点燃助企招工“加速度”
金安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金开区”)现有非公党组织21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2024年总产值超过158亿元,非公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制约了非公企业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金开区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非公企业用工需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摸底数,列清单,动态掌握招工情况。开展走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动态摸排非公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缺工企业清单、岗位需求清单,并动态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25年一季度共收集企业用工信息43份、在建亿元以上项目用工需求9份,企业所需各类人才1559人。高度重视稳岗留工,每季度对非公企业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生病住院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有困难的职工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10余万元;落实非公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公积金返还等惠企政策,安徽人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等7家非公企业享受缴纳公积金返还政策约8万余元,降低非公企业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
以服务为宗旨,重宣传,搭平台,全面助企招工引才。建立全面的用工信息平台,实时更新非公企业招聘信息,为求职者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在金安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非公企业招聘专区,在金开区设立线下用工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瞄准春节前后“返乡潮”重要节点,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同步招聘专项行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非公企业招聘简章12篇,制作招工宣传海报,在六安火车站巨幅显示屏上24小时展示;组织直播带岗3次,举办“春风行动”“民营非公企业招聘月”“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等招聘活动7场,累计131家非公企业参加,受众约2万余人;创新开展“接您回家”承包高铁专列活动,免费接送从沪返回的140名老乡,邀请6家非公非公企业HR现场招聘,帮助了解家乡非公企业,留在家乡,发展家乡。
以效果为目标,建机制,强合作,持续提升招工质效。建立非公企业用工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非公企业HR微信群、定期举办非公企业家座谈会、每月包保干部走访非公企业等方式,及时掌握非公企业用工变化趋势,精准把握用人规律,提前做好应对预案。鼓励非公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等4所本地院校的联系,在成果转化、访企拓岗、科技创新上互惠互利,六安技师学院第一批4个非公企业冠名的订制班,通过协议约定校企互动机制,非公企业高管进校讲课、订制班学生到车间拜师,138名订单化培养的人才已全部进入非公企业实习就业。同时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长三角高校,以及安徽大学、安工大、安理工、安建筑等省内高校建立合作,非公企业与高校对口院系深度洽谈,深挖校企合作的契合点,为非公企业招引高素质人才提供多样化选择,不断促进助企招工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