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大布局让发展渐入佳境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皖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21 10:09
字号:

7月17日,六安市政府与绿地控股集团成功签约长三角一体化六安创新中心项目落地金安经济开发区(下称金开区),该项目依托绿地集团大科技优势,投资200亿元打造六安“智谷”。
  7月22日,来自海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一线能源企业代表200余人齐聚金开区,在“第二届长三角氢能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示范应用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谋划氢能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新生态。
  8月5日,市政府与国动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金安区政府与国动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国动大数据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约80亿的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金开区。
  大招商、招大商,大手笔、大布局,引爆金开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金安经济开发区起始于2010年经六安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六安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10年间,几经规划调整和扩容升级,2018年11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六安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批复》等相关文件精神,示范园区整体并入金开区,更名为“安徽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
  金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李飚说,金开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轻纺服装为主导产业,应流航空产业园、明天氢能产业园、智能产业园、精密制造产业园、六安大学科技园等特色园区已初具规模,产业特色日益鲜明。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金开区财政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工业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99.7%。目前,开发区入园企业达300余家,规模工业企业57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
  六安大学科技园是金开区与皖西学院等单位共建的市级创新创业平台基地,2018年10月开园。大学科技园主任杨刚介绍,大学科技园集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聚集、产学研人才培养、主导产业培育和提升五大功能为一体,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园聚集,目前入驻企业57家,其中有两家在孵企业正在往产业化方向发展。运营以来,入园企业累计获批专利400余项。先后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青年创业园”、“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位于大学科技园A7楼的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主要功能定位是转化物质院科技创新成果、开展科技研发、培育孵化上下游企业、服务六安实体企业。今年6月29日正式开院,不到2个月时间,该院已与安徽天地精华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智能饮水系统研发;这家主攻“战略新型产业布局、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研究院六安院还在裕安区横排头进行粮饲兼用型脆秆水稻新品种培育。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六安院院长胡坤介绍,目前第一批人才入院选拔已完成,优选科研项目入院正在进行,即将成立先进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氢能源研究中心,对标科技服务六安企业,提升六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清洁无碳的二次能源,正在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氢燃料电池横跨材料、装备制造、应用示范等多个领域,创新研发起点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是创新驱动的先导性产业。
    金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武军说,2017年,我市开始布局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业,目前在金开区规划了2平方公里作为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发展区域,组建氢能研究院,开展绿色能源体系规划和建设,组织开展对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有序推进全省首个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在全省建成了首个万台级金属板燃料电池工厂,并在全省建成首座加氢站,日加注量400kg,可满足六安地区50-80台燃料电池汽车加注。
  应流航空制造产业园是金开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园依托航空材料制造,以航空动力为主线,有人无人飞行器联动发展。金开区经贸科技发展局副局长李和丙密切关注应流项目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动向等。他说:“应流航空制造产业园项目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该项目于2017年6月启动建设,截至目前,整个项目土建工程共计完成约5个多亿投资。”
  近两年,金开区瞄准六(安)合(肥)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六安新城为载体,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在项目引进上,着力招大引强、补链强链。2020年上半年,累计签约项目19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占比约9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占比约58%;5亿元以上项目5个,占比约26%,提前完成全年指标,是去年同期的五倍,上半年协议引资27.84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